红网时刻通讯员 唐嘉婕 徐仲鹤 永州报道
“市史志办、市规划设计院驻龙井塘村工作队在第二季度考核中继续保持在先进行列,在所有省市工作队中排第一,在全县229个工作队中排第十。为什么在外人眼中‘既没有权,也没有钱,甚至还没有人’的两个小单位,能干出如此好的成绩,我想除了后盾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外,无非就是工作队自始至终坚持用心用情的去工作”。7月13日,新田县委书记唐军在新田县脱贫攻坚总攻战役动员会上如是说。自今年2月驻村帮扶以来,工作队在市县派驻办的指导和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用心用情,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获得了市县镇领导的肯定和帮扶群众的称赞。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份“心”“情”呢?
对党忠心,大力激发对精准脱贫的如火热情
坚持“弱鸟先飞”,早安排早行动早出效。市史志办、市规划设计院两个单位是小单位,就单位性质而言,属参公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比起市县强势部门,缺少人脉、资金和权力。正因如此,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弱鸟先飞”,早安排早行动才能早出效。早安排。在全市入驻贫困村正式通知下发之前,工作队就主动作为,提前谋划,多次赶赴龙井塘村开展前期调研,形成扶贫工作思路及调研报告。早行动。2月26日率先驻村开展工作,3月9日组织后盾单位进村开展结对帮扶。3月19日,按照“一村一品”特色种植产业思路,引进发展葛根种植产业,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扩大产业链,从传统的烟稻轮作,发展为多品种多产业发展模式;4月20日编制出全市第一部高质量村庄规划——《龙井塘村村庄规划》,获得省、市、县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早出效。在新田县第一季度扶贫工作考核中,驻龙井塘村工作队名列省市驻新田县工作队第一名,全县第八名;一步领先,步步领先,7月13日,新田县第二季度扶贫工作考核,驻龙井塘村工作队蝉联省市驻新田工作队第一名,全县第十名。
坚持量力而行,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一方面不降低标准,保证脱贫的质量。今年以来,市史志办和市规划设计院的党员干部先后16次来村进行帮扶走访,切实为困难群众申报办理交通补贴、产业奖扶、教育补助等150余件,积极引导贫困户谢贵军发展莲蓬种植12余亩。全村目前申报贫困人口外出交通补贴56人次3万余元,产业扶贫奖扶50户4.68万元,申报脱贫致富典型3例。自来水入户工程和重点道路硬化工程,有望7月全面完工。另一方面也不吊高胃口,引导贫困户自强自立、勤劳致富。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内生动力,工作队引进葛根产业种植30余亩,每亩预计收益3000余元。通过工作队队长郑经纬的积极衔接,永州天沃科技有限公司拟定在村内新建一家有机肥料厂,项目得到了新田县农业委的大力支持。队长先后4次赶赴省农业委、省交通厅等相关部门,争取相关项目缺口资金,目前来势较好。有机肥料厂建成投产后,年产有机肥2000吨,村集体每吨收益100元,同时可以带动村内贫困劳动力就业。今年龙井塘村上报的30万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已上报获批,项目已经与新田新佳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7月中旬将全面开工。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如何为龙井塘村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长远保障。驻村工作队队长郑经纬自担任龙井塘村“第一书记”以来,严格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始终坚持抓党建促扶贫,加快推进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即“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力求将基层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主心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和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加强党员教育,树牢党员“四个意识”,6月27日市史志办主任李俊江到村为全村党员干部上党课,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工作队向镇党委积极争取党员发展指标,全村发展年轻党员2名,为基层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也为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提供了人才保障。
对民真心,尽力释放对人民群众的似水柔情
坚持常态走访,摸清查实村情民意。工作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天抽时间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看。因为常态化走访,工作队送走了一个老人,也救回了一个老人。贫困户蒋知发今年4月诊断出肺癌,工作队走访得知情况后,多次到医院和其家中走访看望老人和家属。5月30日,蒋知发病故,工作队第一时间前去吊唁并慰问家属,令其非常感动。6月11日,也是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发现80岁贫困老党员潘永文因中暑晕倒在田埂边,后脑勺流出鲜血。队员们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住院治疗一周后,工作队将老人接回,并帮助办理出院结算等相关手续,获得全村群众点赞好评。在县考核小组入户调查时,潘永文老人动情地说:“工作队是我的救命恩人,我的儿子也不过做到如此。”
坚持精准施策,逐村逐人解决问题。“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户脱贫的标准,其中住房安全是与贫困户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基本保障之一。4月份,全村通过县危改办认定蒋小兵、蒋鹏、潘永光、雷井付、潘灶生、雷天保、潘远金等7户评定为D级重建危房。截至7月初,已有5户基本完工,2户在建。深度贫困户蒋小兵家庭非常困难,工作队想方设法从后盾单位、村委会及县财政争取到部分资金,帮助他代建住房;五保户潘远彪的弟弟潘远飞去世后留下一笔定期存款1.8万元,但因未来得及告知潘远彪密码,遗款无法取出。工作队协助潘远彪开具相关证明、做公证,如今遗款全数取出,老人十分感激;贫困户谢三仔在家发展产业,但是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本人四处筹钱无望,工作队与帮扶责任人在得知情况后,及时与镇扶贫办衔接,帮忙申请产业贴息贷款,以解燃眉之急。桩桩小事实事,让贫困群众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村庄整体规划。工作队充分发挥后盾单位自身优势,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编制出全市第一部高质量的村庄规划——《龙井塘村村庄规划》,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综合环境整治方面作出全面规划。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村庄“大规划”与农民“小目标”互相契合,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队于4月10日邀请村两委、村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齐聚村委会,听取规划师对村庄规划的详细介绍,并提出意见与建议。当天50余名代表纷纷对村庄科学规划点赞。《龙井塘村村庄规划》通过村、镇及后盾单位层层把关审议完善后报市派驻办后,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永州组织工作动态总第16期(驻村帮扶专刊第5期)着重对龙井塘村驻村工作队做好《龙井塘村村庄规划》做了典型推介宣传。
对己苦心,全力维护对家庭亲人的若春温情
坚持国家优先,获得老人最大的包容。有国才有家,工作队队长郑经纬的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了,由于工作关系,对老人的照顾相当少,为了不给儿子工作上添麻烦,老人自己照顾自己起居饮食;队员蒋波父母年事已高,今年4月蒋波父亲生日,本希望儿子能陪在身边祝寿,但由于扶贫工作任务紧,蒋波在父亲生日当天赶赴村里开展工作;队员徐仲鹤的父亲患有糖尿病并发症,常年降糖药物不离身,母亲为照顾孙子,申请提前离退。老人的理解与包容,是对一线扶贫人最大的支持。
坚持工作优先,得到爱人最实的宽容。驻村工作队队长郑经纬,2015年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关心下,才解决夫妻长达11年的异地分居生活。其爱人现担任李达中学初三毕业班班主任,儿子就读初三。由于驻村扶贫,刚刚团聚却又要分开。今年3月初,其妻好不容易怀上二胎,但是因为扶贫工作,无人照顾,只能忍痛将二胎打掉。为了帮扶工作,委屈了孩子,怠慢了母亲,辛苦了妻子,也忙坏了身子。在郑经纬的办公桌上,时常会看见护肝片、降压药等摆放在角落。队员徐仲鹤,去年刚刚结婚,育有一子,其妻一人带着刚满一岁儿子在道县偏远山区任教,父母在双牌,工作之余,便在四头来回奔跑。队员蒋波,其爱人为支持他工作,辞掉原有的高薪工作,选择离家近的单位上班,全心照顾老人和小孩。工作队三位成员把心放在了龙井塘村,把对家庭亲人的牵挂寄于明月,充分诠释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坚持精神优先,保持自己最真的从容。驻村以来,工作队成员每天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奉献精神,保持平淡真实的从容。在工作面前,都是高喊“让我来”,在荣誉面前,都是谦让“你最好”。6月份,镇里通知工作队上报1名优秀工作队员,队长明确表态在两名队员中产生,两名队员发扬风格,互相谦让,最后还是通过投票决定。
用三年不长的时间,干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这件事就是精准扶贫。扶贫路上虽然艰辛,但也是人生难得的财富。怀揣炙热情怀,用心用情工作,终将收获荣光。这份荣光就是龙井塘村的贫困户如期脱贫,龙井塘村如期出列,新田县整县脱贫摘帽,以及为永州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役提供的新田智慧方案和史志规划责任担当。
来源:潇湘网
作者:唐嘉婕 徐仲鹤
编辑: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