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网
当前城市:永州 [切换城市]

祁阳县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5-08-24 17:00:00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 编辑:周文君 更多阅读

强化示范引领 推动安全发展

——祁阳县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工作纪实

  祁阳县地处湘西南,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人口逾百万,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83家、经营单位228家,煤矿13家,非煤矿山34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46家,是一个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安全生产形势一度十分严峻。近年来,祁阳县顺应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新要求,以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县为抓手,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1-2014年,祁阳县连续四年被评为湖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县,2014年被湖南省政府命名为“湖南省安全生产示范县”。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

  祁阳县高危行业门类齐全、占比大,基础脆弱、基层薄弱,严重制约了权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安全与发展的矛盾,祁阳县领导班子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树立安全意识,坚守安全红线,推动安全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祁阳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创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出台激励政策。祁阳将创建工作纳入对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对创省、市级示范乡镇的,县财政分别给予2-5万元奖励,对因工作不力而影响全县创建工作的,实行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

  强化经费保障。自2011年以来,祁阳将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每年安排隐患治理资金600万元,逐年消除安全隐患。创建成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县后,祁阳深感压力和责任,县财政专门拨付专项资金800万元增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

  积极探索,创新驱动

  乡镇是安全生产监管的第一道防线,乡镇安监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祁阳高度重视乡镇安监站建设,勇于探索和尝试,不断创新安全监管手段和机制,在全省以“四个率先”推动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运行。

  率先成立由县安监局直管的安监站。将乡镇安监站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安监站工作人员的工资及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从2011年起,乡镇安监站直接纳入安监局下属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津贴和人事任免、调动统一由安监局进行直接管理。

  率先开展乡镇安监站规范化建设。以争创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加强对安监站基础设施建设,全县23个乡镇安监站均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和执法设备,其中12个乡镇配备了执法车辆。同时,将涉及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权委托给乡镇,着重化解乡镇监管有责无权、权责不一的现实矛盾,延伸了监管触角。

  率先推行安全生产激励长效机制。对辖区内连续两年实现“零事故”或连续三年实现“零死亡”的分管领导,在干部提拔任用方面优先考虑;对乡镇安监人员,按月发放220元的岗位补贴。

  率先推行村组安全管理规范建设。将森林防火、农村建房、农村用电、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管理,纳入村组工作职责列入村组自治章程。全县所有村组、居委会自发组建了安全巡查队,村委、企业专设安全信息员,每周按时向乡镇安委办上报,形成“两级机构、四级网络”的基层监管体系。[page]

 强化监管,责任促动

  安全生产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祁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制度,严治安全隐患,严格履行监管责任,严查违法违章行为,提升安全监管效力。

  加大安全隐患治理力度。逐步细化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任务、目标和责任,将各类隐患治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到部门、到企业、到岗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去年来累计落实隐患治理资金1650万元,整治重大安全隐患32个。

  构建“打非治违”联动体系。县政府每周调度一次“打非治违”工作,及时就“打非治违”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2812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662家,整治安全隐患2870处,查处非法违法行为46家,经济处罚22家,停产整顿39家,关闭取缔7家,追究刑事责任3人。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对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县政府正、副县长亲自带队分片对集中开展大检查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各乡镇和县直部门主动作为,齐抓共管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仅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隐患1444处,治理1358处,责令停产整顿企业66家,关闭取缔企业10家。

  夯实基础,突出联动

  没有夯实的基础,何来长久的安全?祁阳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两条腿走路”,既深入持续强化监管,又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达标建设“强”安。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将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与行政许可、隐患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全县有163家烟花爆竹、非煤矿山、运输企业等业均达到三级安全标准。

  加大投入“护”安。近三年来,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累计投入各项安全经费1000多万元,安监系统装备建设明显改善,配置了事故应急指挥、水上执法交通等工具,配套高危行业生产现场实时远程监控网络建设资金600万元。

  科技创新“兴”安。全县100%的露天采石场实行中深孔爆破、机械化铲装及液压二次破碎技术;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全部实行了机械化装混药工艺;4个客运企业、危货运输企业全部建立了GPS监控平台,600余辆客危货车辆安装了车载GPS定位监控系统。

  营造氛围,宣传带动

  建设安全文化,让安全理念融入人心是推动安全发展的灵魂。祁阳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强化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先后投入资金450多万元,在县、乡镇骨干公路沿线设置永久性安全生产宣传牌1500多块,张贴不干胶警示标语2万余条,各乡镇均设有专门的安全宣传橱窗,村组和企业自办宣传墙报,形成了一道立体式的的安全文化长廊。

  多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县电视台每天在黄金时段固定播出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安全知识宣讲团常年深入乡镇和企业,巡回宣教;县、乡镇两级经常性开展、安全文艺汇演、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安全书画展等活动,将安全文化寓教于乐。特别是在对中小学生安全宣传教育上,编写《中小学生安全生产知识读本》,全县中小学校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学生安全歌》、《安全三字经》经常在中小学生中传唱。

  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安全教育第一课”作为规定动作,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得到很好落实,主要产煤乡镇煤矿工人每季停产三天集中学习。全面加强企业“三项重点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确保了重点行业的从业人员定期培训、任前培训100%到位,确保了企业业主、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100%持证上岗。(记者 甘红春)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

编辑: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