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副县长、公安局长蒋云华在扶贫对象蒋进养家中走访。
扶贫工作队在里川村走访调研。
扶贫工作队在小产业帮扶对象的香柚园里了解情况。
红网时刻10月22日讯(通讯员 黄 海) 无论在里川村的田间地头和果园里,还是在晚归休憩的农家小院中,村民们总能看见几个熟悉而又忙碌的背影。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他们走村串户,动真情、出实招、谋良策,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谱写出了一曲曲警民情深之歌。被当地村民亲切的称作“新里川村人”,他们是江永县公安局驻里川村帮扶工作队。
(一)
守护一方平安,是人民警察的天职,助力社会发展,是公安机关责无旁贷的使命。今年初,江永县委、政府将桃川镇里川村定为县公安局和人寿保险公司的精准扶贫联系村。为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江永县公安局局由副局长邓润福主抓,选派警务督察大队副大队长毛玉娥为队长,从国保、指挥中心和人寿保险公司抽调3名精干成员组成的精准扶贫工作队深入里川村开展扶贫工作。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党支部就是这根针的“ 针鼻”。扶贫工作队入驻后,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加强战斗堡垒,以开展党性教育等形式,提升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理念,发现和培养了8名年轻有文化的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网络,让党员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市场经营规律、种养科技知识等,增强本领和办事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扶贫工作队总是要离开村的,到时候领着村民搞发展的还得靠村干部,必须把增强党支部的能力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给村里留下一个‘不走的工作队’。” 扶贫工作队长毛玉娥这样告诉笔者。
为了树立村支两委的威信,虽然毛玉娥担任里川村“第一书记”,但她坚持“指导不领导、帮包不包办、到位不越位”的原则,把工作做在会前、效果体现在会上,让村支两委的干部到前台、唱主角。 党员会上,让他们谈认识,讲责任;讨论村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让他们谈想法,谈思路。重要工作,带着村干部到镇党委政府做汇报,争取支持;到有关部门落实扶贫政策,争取项目资金时,让村干部介绍情况;各级领导来村里考察调研时,让村干部陪同介绍,方方面面、时时处处注意树立和提高村干部的威信。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里川村的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焕发出勃勃生机。
里川村主任何小龙经常说:“现在,我们腰杆子硬了,村里还有啥难事办不成?老百姓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二)
“在里川村,工作队把目光‘锁定’全村180户特殊困难家庭里,根据每家的实际困难,逐个排忧解困。”毛玉娥说。
里川村下辖6个自然村, 15个村民小组,924户3274人,耕地面积3870亩,全村经济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步伐比较缓慢。很多村民都简单的认为“精准扶贫就是政府投入多、力度大,村民得到的补助多、实惠多”,政策理解上的误区对扶贫工作组开展工作带来的极大的困难。
为使村民尽快正确理解国家扶贫政策,支持扶贫工作开展,扶贫工作队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讲解国家扶贫政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将扶贫政策宣传到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以最短的时间,消除了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误区。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的原则,摸准扶贫对象,共识别出贫困户180户709人,并逐户逐人建立帮扶档案,制定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为精准扶贫的“精准到位”打下了良好工作基础。
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扶贫工作队通过访贫问苦,决定从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方面对该村进行重点帮扶,在实施小产业帮扶的同时,对贫困户住房进行修缮,改善贫困群众的人居环境,减轻其家庭负担,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在帮扶过程中,为了让贫困群众断掉穷根、开掘富源,变“输血”为“造血”是扶贫工作队在精准把脉后制定的脱贫攻坚主要攻略。
80多岁的何天保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还有新房住。其家中四口人,夫妻俩都是80多岁,一儿一女均侏儒驼背一级残疾,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靠吃低保,长期住在在一40个平方米的危房下,扶贫工作队走访调查后,通过精准识别,从改善何天保的居住环境入手,帮其申报易地搬迁指标,享受到了政府免费的房屋居住。
40岁的村民何永金一家5口人,因为妻子长期患病,平日只能依靠几亩水田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帮扶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的困难后,根据其意愿和需求制定出脱贫计划,将他家列为产业扶植对象,引导他继续从事种植项目,承包40多亩土地种上了红薯和香芋。
通过半年来扶贫工作方案的整体推进和扶贫工作组的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积极为16户贫困户申报了异地搬迁名额,帮助57多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或危房修缮。确定了18户贫困户作为产业扶植对象,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协调部分贫困户向农商行进行农户贷款 60多万元,积极发展本地养殖种植业。
(三)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准扶贫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突破瓶颈,广谋出路医祛贫根。扶贫工作队在村中走访和摸底调查时发现,给钱、给物只能解决一时困难,要从根本上挖掉里川村的“穷根”,还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
为了找到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项目,驻村工作队主动邀请县农业技术专家来到里川村,为村民开展畜牧养殖、果树栽培、香芋管理等农业产业项目知识培训,邀请本村一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外出务工人员,介绍致富经验和创业历程,选送86个贫困村民学习技术,使贫困户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脱贫信心。
“一技学在身,不愁不脱贫。如果不是当时学到一技之长,我的6亩香芋哪有这样好的长势……”这是贫困户朱古元的肺腑之言。每逢有技术培训课,朱古元再忙也要抽时间参加。“参加技术指导对我来说收获颇多,我家今年种了9亩的水果,按照培训学到的知识去管理,现在长势喜人。”贫困户何永平说。
(四)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县公安局党委这个坚强后盾,有全局的关心支持,有村民的理解和拥护,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从毛玉娥坚毅的眼神里,笔者分明看到了他们圆满完成各项扶贫任务的必胜信心。
面对里川村贫困户人多、困难大的实际情况,县公安局党委发挥公安机关队伍大、人员多的优势,组织全局民警与里川村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全局60名民警分别与全村的180个贫困户结成了长期帮扶对子,1名民警联系3户贫困户进行脱贫帮扶,每月至少两次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了解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问题。
于是,里川村5户孤寡老人从此有了“亲戚”,47户低保对象在节假日感受到了温暖,2个因为家庭困难险遭辍学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今年4月,副县长、公安局长蒋云华在里川村调研扶贫工作时,发现蒋进养一家三口,其侏儒驼背、妻子周玉梅残疾,夫妻丧失了部分劳动力,干不了重活,女儿在天津某医学院读大学。去年全家仅有的一亩香柚因黄龙病坏掉了,全家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生活十分拮据。蒋云华了解情况后,把蒋进养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并对蒋三苟说:“以后你就是我的‘亲戚’了!家里生产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会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你们。”从此,蒋云华每个月都会抽空来到蒋进养家中聊家常、送温暖、出点子、谋致富,帮助蒋进养树立生活信心。还在镇里帮其联系了一份每天只做2个小时的保洁工,月工资800元,工作时间不长 可以方便照顾家里和田地里的农作物,解决了其后顾之忧。
“如果没有公安局扶贫工作队,我一家三口人以后的生活还不知怎么过啊。”来到蒋进养家,其老泪纵横,激动地对笔者说。
自驻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借助县委、县政府 “一事一议”有利时机,扶贫工作队积极为里川申报扶贫项目,夯实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为里川村修建(硬化)村内2000米道路,方便群众生活生产,积极争取县水利部门的支持,修建完成水利工程榕树坝,解决了6000多亩农田的灌溉,投资20多万元在村的主要路段安装了 6套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村内治安的全天候、多方位监控。
“朝阳虽有彩,万物需日长”,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对于扶贫工作队而言,这仅仅只是开始,面对这份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对贫困村困难群众的脱贫期盼,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是江永公安局的民警,也是里川村的村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信心,坚守自己的岗位,全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里川村扶贫工作队长毛玉娥如是说。
来源:潇湘网
作者:黄海
编辑:周文君